有的定点药店将药品加价卖给医保患者;同款药品不同药店、线上线下差价较大
购药遭遇“阴阳价”,药价岂能随意定?
国家医保局:药店不得对参保人员实行不公平、歧视性价格;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
针对一些药店将药品以更高价格卖给医保患者的情况,10月1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要求药店不得对医保参保人员实行不公平、歧视性价格,各地医保部门要对“阴阳价格”行为严肃核查处置。近日,记者从河南省某市医保局负责接线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此前类似投诉确实不少,并已采取解决措施。
关于药品“阴阳价”问题,河南一家药店的店主表示,药店医保结算存在一定延迟,而且要扣除结算金额的5%作为“保证金”。“这相当于药店不仅要垫付资金,还得承担一定风险,因此有的药店就会给非医保购药顾客一定优惠,或是故意抬高医保结算价格,减轻资金占用压力。”
记者从该地医保局工作人员处证实了“保证金”说法。他表示,扣除“保证金”,目的是督促药店合规执行医保程序。“每年底,我们会对签约定点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考核,符合标准就会全额返还药店。”
北京论法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胡杨表示,定点药店享受了医保客源优势,就不应将由此产生的经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针对医保群体实行差异化定价,涉嫌违反价格公平原则,可能构成价格歧视。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医保结算效率,10月1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扩面提质的通知》发布,明确2025年底前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均需开展即时结算。这将有利于增加定点医药机构“现金流”,缓解其资金垫付压力。
除了“阴阳价”,还有不少患者反映,一些药店存在同药不同价、线上线下药价悬殊等问题。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家药店发现,同厂商同规格药品,在不同药店存在较明显价差。例如,同规格的人参生脉饮,在北京市东城区某药店售价24元,但在距离不到2公里的另一药店,售价却为29元。记者打开这家药店在某外卖平台的店铺,发现该款人参生脉饮价格仅为22.1元。药店工作人员解释称,线上价格为总店统一设定,“目的是在平台吸引客流、提升销量,分店无权修改”。
药品作为特殊民生商品,价格为何会有较大差异?上述药店店主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多数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药店进货渠道不同,价格会有一定差异。
“虽然多数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但也存在法律边界。”胡杨强调,自主定价须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不能严重偏离商品价值,也不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损害消费者权益。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在7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针对定点药店在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对医保和非医保结算方式定价不同问题,该局已督促近20万家定点药店完成整改。此外,还指导全国31个省份上线定点药店公开比价微信小程序,引导平台挂网价格趋于合理。
本平台广告位,小程序开发,网站维护,运营托管等互联网服务欢迎咨询海能科技,服务热线:180-2356-0819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sysz.org/caijing/1342.html